周末閑來無事,隨意地翻看社交媒體,一條條新聞矩陣式地映入眼簾:外省人來藤縣偷小孩,西安地鐵事故致1死2傷,一名中國籍游客在印尼伊真霍山墜亡,男生被4名同學反鎖宿舍群毆,湘潭大學25歲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頓時,一種莫名地無助感襲來。其實這種感覺并非今日才顯現,仔細想想,在科技浪潮的席卷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之下,社交媒體如同生活中的“調味品”,時刻陪伴在我們左右。然而,當這些平臺被負面新聞所占領,我們仿佛被卷入了一個無形的漩渦,深受其影響。從難辨真假的謠言到潛在的危險信息,它們如同病毒般在網絡空間中迅速傳播,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擾和不安。負面新聞如同陰霾密布的天空,遮蔽了我們本應享有的陽光和清新空氣。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網絡空間中負面信息的泛濫呢?
社交媒體的普及無疑是這場信息風暴的助推器。社交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觀點、分享信息的平臺,這本應是促進交流與理解的橋梁。然而,其匿名性和開放性也為負面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溫床。在缺乏有效監(jiān)管的環(huán)境下,一些人可能會毫無顧忌地發(fā)布極端、惡意的言論,甚至利用虛假信息進行誤導,從而達到吸引眼球、獲取流量的目的。
信息過載現象加劇了負面信息的泛濫。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的產生和傳播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圍,其中負面信息因其刺激性和爭議性往往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獲取流量。而由于人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很難對每一條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和判斷,這就使得負面信息更容易在網絡空間中迅速擴散。
而價值觀的沖突也是導致負面信息增多的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變革,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的趨勢。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很容易產生碰撞和沖突,而這種沖突在網絡空間中往往被放大和激化。一些人可能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價值觀而發(fā)布負面信息,甚至利用謠言和虛假信息來攻擊和抹黑他人。加之缺乏有效的信息監(jiān)管和篩選機制,間接為負面信息的泛濫創(chuàng)造了可乘之機。
久而久之,這種負面信息會給人帶來什么影響呢?它們如同“心理陰霾”,悄然降落在我們的心頭。暴力、犯罪等負面信息如同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受到沉重的壓力與焦慮。這種情緒的累積如同滾雪球般愈發(fā)沉重,最終可能壓垮我們的心理防線,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負面新聞還可能扭曲我們的價值觀與認知。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可能導致我們對社會現實的片面理解,使我們忽視了社會中的積極面。由于負面新聞可能誘導人們過于關注物質利益、權力斗爭等膚淺目標,而忽視了對道德、倫理等精神層面的追求。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可能進一步加劇社會的功利化和道德淪喪。
更嚴重的是社交媒體的負面新聞還可能加劇社交關系的疏離。在這個本應連接人與人的平臺上,負面新聞卻可能成為人們之間的“隔閡”。當朋友或親人轉發(fā)、評論這些新聞時,我們可能會因為觀點的不同而產生爭執(zhí)和沖突,進而導致關系的緊張甚至疏遠。這種社交關系的疏離不僅影響了我們與他人的交往體驗,還可能削弱社會的凝聚力和穩(wěn)定性。
總之,社交媒體負面新聞泛濫的影響不容忽視。它如同隱形的“毒藥”,悄然侵蝕著我們的心理、價值觀和社會關系。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提高信息篩選能力和媒介素養(yǎng),以應對這一現象的挑戰(zhàn)。同時,我們也應該呼吁社交媒體平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加強信息審核和管理,減少負面新聞的傳播和影響;學會辨別信息的真?zhèn)魏蛠碓?,避免被不實信息所誤導。同時,我們也要有意識地關注積極、健康的信息,以平衡我們的視野和認知。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學會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不被負面新聞所左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為自己和他人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積極、健康的信息環(huán)境。
作者:李瑞瑞(安徽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李志慧